“三亚的实习岗位能否再扩容?”“自贸港政策为法学人才带来哪些专属福利?”4 月 21 日,暨南大学(石牌校区)329 会议室里,一连串热切的提问,点燃了三亚市 2025 年名校优才引才专项行动(广州站)校地座谈会的热烈氛围,一场关于人才招引的“头脑风暴”就此展开。
“从此次行动来看,三亚的招才引才力度很大,毕业生会更加注重岗位的选择,我们可以从实习生开始,为企业培养输送人才……”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永谦直言。
紧接着,三亚海棠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禹成兵笑着接过话茬:“自贸港就是最佳‘试炼场’,法学、金融等人才都能找到用武之地!”作为从深圳引进的人才,禹成兵的切身体会引发共鸣。
“三亚是一个积累资源的地方,你在那里能更容易见到头部机构的人物,对学子来说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……”三亚市人力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振飞摆事实、讲优势,只为争取到更多的人才。这位从浙江来到三亚发展的“新三亚人”说:“这几年,人才公寓从无到有,引进的名校越来越多!”
座谈会上,三亚企业代表接连亮出人才政策“王炸”。三亚市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霖分享实例:“前两年,我们引进了一位来自香港的人才,现在职级已经提了两档,年薪翻三倍!”他强调,三亚始终以优质发展环境为根基,通过政策扶持与资源整合,确保人才“引得进、用得好、留得住”。
话音刚落,暨南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杨提问:“有没有什么相关的材料和渠道,让我们的学子能够精准地了解三亚以及就业岗位?”
“我们的嗨亚微信公众号上有各企业求职岗位、人才服务以及重点产业园情况介绍等,不如我们建立个群,相关材料都发给你们,24小时在线答疑!”三亚代表立即回应。
这场思想碰撞,在频繁的微信好友添加提示音中圆满落幕。三亚企业满载人才需求而归,暨南大学师生也对“三亚机遇”有了更清晰的认知,为双方后续合作埋下人才共赢的种子。(转自:三亚日报)